移动支付这几年的变化
来源:憨牛网2017-10-20 11:58

如果时间回到2012年,你可能不会想到,身上不带一分钱一张卡就能畅通无阻地在一个城市生活一周、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五年后的今天,这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方式。无论是餐厅吃饭、超市购物、搭乘公交,还是市场买菜,只需要拿上手机就能轻松支付。
变化可能不仅于此,当你跨出国门,诸如银联、支付宝、微信支付这样的字眼不仅在日本、东南亚等地随处可见,即使远及欧洲、美国,这些熟悉的品牌也已广泛覆盖。
公开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为1511.4亿元,尽管2017年暂无行业统计数据公布,但截至2016年底,中国移动支付业务达到257.1亿笔,交易规模已达到157万亿元人民币,4年间增长1000余倍,达到了美国移动支付规模的50倍。该数据仍然处于动态跃升的过程中。除此以外,截至2017年6月,中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5.11亿,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达到69.4%。
支付创新百花齐放
2012年可谓移动支付的关键年,这一年,支付宝二维码支付产品正式问世,此后,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通过二维码支付手段火速渗透线下,以燎原之势攻城略地,历经5年如火如荼的发展,二维码支付已成为无卡支付的代表形态,成为线下支付的主流。
支付方式改变生活
支付领域创新带动的不仅仅是支付的便利,更成为普惠金融落地的基础。作为一个入口级服务,移动支付每一次创新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各行各业的服务体验。从大型餐饮连锁到路边的煎饼果子摊,从ShoppingMall到淘宝店铺,从共享单车到滴滴打车乃至公交出行、再到缴纳水电燃气费、缴纳交通违法罚款,移动支付已经全面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2012-2017年,中国人科技领域“获得感”总得分5年间增长了72%,而在细分领域中,高铁、移动支付、网购、共享单车等新科技的快速普及成效尤为明显,其中移动支付以26.91%的比率排名第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因为深度渗透和改变了人们日常的生活,移动支付对老百姓获得感认同度最高。
移动支付的发展不仅在支付方式上带来了便捷,也促进了网络购物、共享单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以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等机构,都先后推出了刷手机乘公交、在线办理预约挂号等公共服务,以前需要特地跑到相关执收单位才能办的事,如今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完成。与此同时,因为便利了小微商户的收款找零促销,减少了假币风险,移动支付甚至成为了普惠金融落地的基础。
毋庸置疑的是,移动支付、远程认证、生物识别等技术也正在改变中国人的消费和生活习惯,实实在在便利了生活。
-
重庆出台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2022-04-08 财税服务
-
国务院:对这些特困行业,二季度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2022-04-07 财税服务
-
2022年度重庆市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即将开始!2022-04-06 知识产权
-
企业所得税如何合理避税2022-04-01 财税服务
-
2022年度重庆市商标品牌奖励评审申报,开始了2022-03-31 知识产权
-
重磅消息!小规模纳税人,4月1日起全部免征增值税!2022-03-30 财税服务
-
最高法决定提审“金银花”商标案,并中止原判决执行2022-03-29 知识产权
-
企业所得税25%,如何计算,征收方式是怎样的2022-03-28 财税服务
评论
提交